木耳(發(fā)后)
木耳,為木耳屬的食用菌,是子實體膠質,成圓盤形,耳形不規(guī)則形,直徑3-12厘米。新鮮時軟,干后成角 質。口感細嫩,風味特殊,是一種營養(yǎng)豐富的著名食用菌。它的別名很多,因生長于腐木之上,其形似人的耳朵,故名木耳;又似蛾蝶玉立,又名木蛾;因它的味道有如雞肉鮮美,故亦名樹雞、木機(古南楚人謂雞為機):重瓣的木耳在樹上互相鑲嵌,宛如片片浮云,又有云耳之稱。 人們經常食用的木耳,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腹面平滑、色黑、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,稱毛木耳(通稱野木耳);另一種是兩面光滑、黑褐色、半透明的,稱為光木耳(也稱黑木耳)。毛木耳朵較大,但質地粗韌,不易嚼碎,味不佳,價格低廉。光木耳質軟味鮮,滑而帶爽,營養(yǎng)豐富,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種。 黑木耳營養(yǎng)極為豐富,據史料記載,它是上古時代帝王獨享之佳品。主要分布于黑龍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生長于櫟、楊、榕、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,單生或群生。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為主。
平菇
說到平菇,就不得不提其鮮美的口感。這種蘑菇肉質肥厚、柔軟,烹飪后口感爽滑、鮮嫩多汁。你可以清炒它,感受那原汁原味的鮮香;也可以用它來燉湯,為餐桌增添一份醇厚的美味。不僅如此,平菇還含有豐富的營養(yǎng)物質,真的是美味與健康并存。
羅氏沼蝦
羅氏沼蝦自20世紀90年代因規(guī)模化人工育苗技術的突破而獲得空前發(fā)展。 現已在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多個省市自治區(qū)進行養(yǎng)殖。 該蝦種也被引進到厄瓜多爾、巴西、墨西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
牛蒡
牛蒡(niúbàng)原產于中國,以野生為主,公元940年前后傳入日本,并被培育成優(yōu)良品種。現日本人把牛蒡奉為營養(yǎng)和保健價值極佳的高檔蔬菜。牛蒡憑借其獨特的香氣和純正的口味,風靡日韓,走俏東南亞,并引起歐美有識之士的關注,可與人參媲美,有“東洋參”的美譽。牛蒡泡茶,色澤金黃、香味宜人、價比黃金,故在臺南稱黃金牛蒡茶。 牛蒡為我國古老的藥食兩用食物蔬菜,明朝李時珍稱其“剪苗淘為蔬,取根煮,曝為脯,云其益人”,《本草綱目》中詳載其“通十二經脈,除五臟惡氣”;《名醫(yī)別錄》稱其“久服輕身耐老”。宋人蘇頌曾這樣描寫牛蒡:“葉如芋而長,實似葡萄核而褐色,外殼如栗木小而多刺”,“根有極大者,作菜茹尤益人”。世界著名的營養(yǎng)保健專家艾爾·敏德爾博士在其所著的《抗衰老圣典》中這樣描述:“牛蒡的根部受到全世界人的喜愛,它是一種可以幫助身體維持良好工作狀態(tài)的溫和營養(yǎng)藥草。牛蒡可每日食用而無任何副作用,且對體內各系統(tǒng)的平衡具有復原功能。全世界最長壽的民族——日本人常年食用牛蒡根部。” 目前主栽的品種多為日本品種,有柳川理想、南部白肌、松內早生、山田早生、札幌大長白、野川、白膚等。在我國長期做為藥用,近年來才開始對牛蒡的營養(yǎng)價值,食用價值和藥理進行研究。
茄子
呈不規(guī)則球形、長橢圓形或長柱形,大小不等。表面光滑,呈深紫色、淡綠色或黃白色,基部有萼宿存。 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,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。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,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。茄子屬茄科,一年生蔬菜。原產印度,我國普遍栽培,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。茄子食用的部位是它的嫩果,按其形狀不同可分為圓茄、燈泡茄和線茄三種。圓茄,果為圓球形,皮黑紫色,有光澤,果柄深紫色,果肉淺綠白色,肉質致密而細嫩;燈泡茄,果形似燈泡,皮黑紫色,有光澤,果柄深紫色,果肉淺綠白色,含子較多,肉質略松;線茄,果為細長條形或略彎曲,皮較薄,深紫色或黑紫色,果肉淺綠白色,含子少,肉質細嫩松軟,品質好。 茄子最早產于印度,公元4-5世紀傳入中國,南北朝栽培的茄子為圓形,與野生形狀相似;元代則培養(yǎng)出長形茄子;到清朝末年,這種長茄被引入日本。現在主要在北半球種植較多。 根據營養(yǎng)專家黎黍勻分析,茄子的預防疾病指數為26.29,生命力指數為9.7142,證明對疾病的康復具有相當高的價值,而對生命力的提高屬于有效范圍。經常吃些茄子,有助于防治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動脈硬化和出血性紫癜,保護心血管。此外,茄子還有防治壞血病及促進傷口愈合的功效。
毛豆
是大豆作物中專門鮮食嫩莢的蔬菜用大豆,也就是未成熟且呈青綠色的食用大豆(又稱黃豆)。毛豆是一年生的農作物,莖粗硬而有細毛,它的莢作扁平形,莢上也有細毛,所以人稱為毛豆。一個豆莢內通常有二到三顆豆子,新鮮時,豆莢嫩綠色。 大豆原產我國,至今已有5000年的種植史。現在全國普遍種植,在東北、華北、陜、川及長江下游地區(qū)均有出產,以長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較多,以東北大豆質量最優(yōu)。 大豆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的豆科植物,一般都指其種子而言。大豆呈橢圓形、球形。種皮顏色有黃色、淡綠色、黑色,各稱為黃豆、青豆(與青豆仁即豌豆不同)、黑豆,以黃豆最常見。
西蘭花
西蘭花屬十字花科,是甘藍的又一變種。原產意大利,近年我國有少量栽培,主要供西餐使用。 此菜易栽易種,分期栽培,長年供食。西蘭花介于甘藍、花椰菜之間,主莖頂端形成綠色或紫色的肥大花球,表面小花蕾明顯,較松散,而不密集成球,以采集花蕾的嫩莖供食用。 西蘭花起源于歐洲地中海沿岸,因其營養(yǎng)豐富、口感絕佳,被《時代周刊》雜志推薦為十大健康食品中排名第四。西蘭花品質柔嫩,纖維少,水分多,風味比花椰菜更鮮美,西蘭花主要供西餐配菜或做色拉。
沙蔥
魔芋
魔芋,別名蒟蒻,為多年生天南星科草本植物,有小毒,魔芋是一個大家族,全世界大約有130種,我國就有30多種,魔芋是目前發(fā)現的、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露聚糖的經濟作物,在食品醫(yī)藥方面魔芋的應用價值將不斷地被開發(fā)出來。魔芋因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而受到人們普遍歡迎,其主要成份是葡甘露聚糖,它不僅含有人體所需的10多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,更具有低蛋白、低脂肪、高纖維、吸水性強、膨脹率高等特性,藥用功效方面具有降血脂、降血糖、降血壓、排毒、減肥、美容、保健、通便潤腸胃等多種療效。 除此之外,魔芋在工業(yè)制造方面也有非常廣泛的用途,魔芋屬的一些種類塊莖富含魔芋多糖,尤其是白魔芋、花魔芋品種含量高達50—65%。魔芋多糖又稱魔芋葡萄甘露聚糖,是由眾多的甘露糖和葡萄糖,以β-1,4-糖苷健連接起來的線性高分子化合物,在其分子的某些糖基側鏈上,連接有一定數量的乙酰基團,葡萄糖和甘露糖的分子比為1:1.5—1.7,分子量可高達106道爾頓,粘度特高,溶于水,在水中膨脹度特大,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。這些特性,決定了魔芋多糖具有多種的用途。除醫(yī)學外,魔芋多糖在紡織、印染、化妝、陶瓷、消防、環(huán)保、軍工、石油開采等方面都有廣泛的用途。此外,魔芋精粉加工過程中有30%—40%的飛粉產生,由于飛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甘露聚糖,因此,飛粉也是多羥基化合物為主體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,所以像淀粉一樣,可以制成黃原酸酯,應用于沉淀廢水中的可溶性重金屬離子。
藕
藕,又稱蓮藕,屬睡蓮科植物,蓮的根莖。肥大,有節(jié),中間有一些管狀小孔,折斷后有絲相連。可以吃,也可作中藥。藕原產于印度,后來引入中國。在南北朝時代,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,迄今已有三千余年的栽培歷史。藕在中國南方諸省均有栽培,藕的品種有兩種,即七孔藕與九孔藕。江蘇省、浙江省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,該品種質地優(yōu)良,它的根莖粗壯,肉質細嫩,鮮脆甘甜,潔白無瑕,人們均愛食它。蓮的各部分名稱不同,均可供藥用,蓮的柄名荷梗,葉名荷葉及荷葉蒂。荷花蕊名蓮須,果殼名蓮蓬;果實為蓮肉或蓮子,其中的胚芽名蓮心,蓮的地根莖名藕。 藕生于污泥而一塵不染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自古就深受人們的喜愛。藕分為紅花藕、白花藕和麻花藕三種。紅花藕,藕形瘦長,外皮褐黃色、粗糙,含粉多,水分少,不脆嫩;白花藕肥大,外表細嫩光滑,呈銀白色,肉質脆嫩多汁,甜味濃郁;麻花藕呈粉紅色,外表粗糙,含淀粉多。 中國各地著名的藕品有蘇州的荷藕,品質優(yōu)良,在唐代時就列為貢品。其藕有″雪藕″之稱,色白如雪,嫩脆甜爽,生吃堪與鴨梨媲美,詩人韓愈曾有″冷比霜雪甘比蜜,一片入口沉疴痊″之贊。湖南省漢壽縣西竺鄉(xiāng)的白臂藕白如玉,壯如臂、汁如蜜,吃起來嫩脆脆、水汪汪,落口消融,食而無渣。廣西貴縣大紅蓮藕,身莖粗大,生吃尤甜,熟食特別綿。據說,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時,就指名要嘗貴縣大紅蓮藕。現在,當地人還喜歡設″全藕席″招待客人。湖北省洪湖藕富含淀粉、蛋白質、維生素等成分,鮮美爽口,早已馳名中外,被譽為″水中之寶″。杭州人則推崇西湖的藕,由于它白嫩如少女之臂,美其名曰″西施臂″。此外著名的蓮藕還有安徽省雪湖貢藕,江蘇省寶應的美人紅,南京的大白花等。